首页

踩踏免费之家

时间:2025-05-29 11:33:51 作者:上海专家探索以CAR-T细胞疗法破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难题 浏览量:98440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果丰硕(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10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10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伯正介绍,京津冀三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深化津冀合作,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一核”“两翼”展现新形象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10年来,北京“一核”“两翼”建设不辍,展现新形象。

  首都发展深刻转型。10年来,北京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

  “腾笼换鸟,让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刘伯正说。据介绍,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核心区功能重组稳步推进,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逐步下降。

  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城市副中心建设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城市绿心公园开园迎客,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联袂亮相,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成为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刘伯正说。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目前,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初步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白洋淀进入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与雄安新区对接合作。

  在承接非首都功能方面,中国星网等4家央企总部项目加快建设,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来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雄安注册。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京津冀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10年来,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

  协同创新持续发力。数据显示:2022年三地研发投入强度为4.28%,比2013年提高0.8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国。2022年区域劳动生产率达到18.5万元/人,较2013年基本实现翻倍。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介绍,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正加速形成。

  产业协作成果丰硕。据介绍,三地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绘制了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近200家优质外资企业注册落地,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

  2023年,首届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举办,签约项目152个,投资额达1229亿元。据介绍,10年来,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占全国12%。

  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介绍,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三地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经营主体新动能。三地制定了京津冀营商环境“1+5”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互认,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建立,20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事同标”。

  交通一体、蓝天同护、服务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10年来,三地携手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加快构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

  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北京“双枢纽”机场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津冀港口群加速崛起,货物吞吐量超19亿吨。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张高铁、京沈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三成。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条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四成。“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地加强联防联控联治,区域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吴跃介绍,2023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2、41、38.6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分别下降62.7%、50.6%、57.6%;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10年间,三地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5.6万人。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7.2%、6.9%和8%,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分别缩小0.23、0.09和0.31。

  京津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开展办学合作,三地成立15个特色职教集团(联盟)、24个高校联盟。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5000余名京津老人入住环京津周边养老机构。

  “推进40个京津冀医联体建设,京津医疗机构与河北省所有设区市通过合作建院、整体托管、专科共建等形式,实现了京津冀医联体全覆盖。”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邓全军介绍,10年来,京津输出医疗专家3043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32项,带动河北省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全面提升。

  王昊男

  (人民日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东省肇庆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王哲被“双开”

4月8日,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在新加坡发布《2024年东盟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3年的5.2%上升至2024年的5.3%。

安徽省“专精特新”专板开板

在首都“两翼”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有不少进展。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宜居雄安新区,合力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京津冀雄签订“生态环境监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晋四省市持续开展跨区域立法、普法、执法工作,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成立雄安新区工作站,河北省统筹实施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河道整治、生态补水等工程,推动白洋淀水质由过去的劣V类提升到Ⅲ类并稳定保持,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雄安新区野生鸟类恢复到276种,较设立前增加70种。全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高标准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机构,积极探索多能耦合等实践做法纳入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案例。

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超310家

尼方感谢中方给予98%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优惠待遇。中方愿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为尼泊尔产品输华提供便利。双方欢迎尼泊尔青贮饲料成功实现输华,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尼泊尔农业畜牧业发展部关于尼泊尔植物源性中药材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愿加快推进尼泊尔熟制水牛肉输华批准程序,认为这是缓解两国贸易不平衡状况的积极举措。中方愿协助尼方落实尼泊尔柑橘输华检疫要求,愿帮助尼方建设多功能检疫实验室。

福建侨乡传统游神“火”出圈 年轻村民创新神将成网红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天研)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广东52个地下管网工程项目获得27.59亿元资金支持,据了解,该额度排全国第一名。

广西柳州市委原书记郑俊康受贿逾5131万获刑十六年半

在环岛赛的带动下,海南已逐步发展为国内乃至国际骑行运动和户外旅游热门目的地,骑行赛事活动形式多样。除了环岛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海南全省各地还举办了众多自行车赛事活动,如海南省自行车联赛、“千里传骑”环海南岛骑行接力挑战赛、“环南丽湖”自行车赛、美丽乡村绿色骑行活动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